【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钻研教学、潜心育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本科教学贡献奖(含教学卓越成就奖、教学突出贡献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经评定,共有11位教师获得此殊荣。希望广大教师向获奖教师学习,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亿博体育app下载
《医学伦理学》课程的专任教师,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实践者为己任,大力推行“滴灌”教学模式,尽力为我校医学人文教育发展服务。获国家社科基金“认真负责”鉴定专家、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亿博体育app下载
第一、二届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生命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安徽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指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督导等职。他,就是学校首批教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尤吾兵教授。

“爱心”倾注雕塑学生“灵魂”
《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医学生“超拔”职业精神的课程,医学伦理学教师是雕塑学生“灵魂”工作的人。而《医学伦理学》课一般被认为是理论知识传授,甚有被认为是枯燥空悬道理的说教,《医学伦理学》育“魂”效果不明显。尤吾兵认为只有倾注大量的“爱心”才能改变现状,实践总结了“爱心倾注三部曲”法——首先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其次学习上做学生的助手、再者在成就上做学生的分享者。医学伦理学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要从关心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学会与学生交朋友,成知心人,“亲其师,信其道”。尤吾兵在班级新开课时,习惯第一堂课不是讲知识内容,而是让学生写纸条、传想法,如“你在生活上对老师最想说什么”“你在这门课开课前最想了解什么”等,然后课下商定时间与学生聊天解惑,虽然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样做无形中让学生靠近了老师,慢慢与老师成为朋友;在知识的学习上,医学伦理学教师不能一味“强灌”“硬灌”“漫灌”知识理论,应是春风化雨、用情说理、持之以恒感动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起到教学效果。尤吾兵在授课过程中,十多年来依托主持的课题项目,坚持在所带班级中挑选学生成立医学伦理学“学习小分队”,带领他们利用学习间隙、寒暑期等到全国各地的医院、社区、养老院等去调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至今,已有上百位学生参加过“小分队”,发放问卷近万份,访谈近千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而这些学生也大多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学习。
在课程教学中,尤吾兵还有一个特殊的举措,近五年来一直坚持在全校临床专业学生中举办撰写典型医家医德故事比赛,每年都会有近千人参与,学生自我在撰写过程中受到教育和感动,目前精选出的百位中外医家的医德故事即将出版。在学生的发展上,医学伦理学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是助手,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学会做学生成就的分享者,这样更能使学生靠近教师,与老师保持持久联系。近二十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尤吾兵教过很多届学生,他们现在工作的地方各有不同,每当他们在生活上有喜悦,工作上有成绩,事业上有发展,也都喜欢第一时间与老师分享,医学伦理学教师为能雕塑学生的“灵魂”累并快乐着。

“潜心”“滴灌”研究求实效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应认真、用力去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对此,尤吾兵重点围绕立德树人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聚焦医学职业精神教育领域中突出问题,遵循思想道德培养“知、情、意、行”发展规律,探索总结了“滴灌”教学模式。此模式是变课程理论体系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把理论知识“点”结合现实境况呈现出来,像水滴石穿一样坚持不懈把理论知识多维度渗透到学生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使理论知识在学生心中发生自然“反应”。此模式追求让“课堂活起来、课程亮起来、学生动起来”,采取“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渗透、校园文化渗透、网络媒介渗透”四大“渗透”,实现“全人、全程、全面、全景”的育人指向。
在教学实践中,尤吾兵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与思政理论课教学与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实习、规培、临床等全部育人环节中,引导医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精神提升的指南。在团队建设上,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把本课程青年教师吸引进来,形成“合力”推动教学改革。藉此,尤吾兵执笔申报使我校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基地名称为“‘知、情、意、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作为首席专家成功申报安徽省教育厅“思政理论课教法创新”名师工作室项目,“滴灌”模式教学法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思政工作提升项目进行示范推广。此外,已联合参与研究的其它高校进行深度实践,扩大“滴灌”模式推广应用,打造我校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品牌”。受益于“滴灌”育人模式,尤吾兵所指导的学生也收获了很多成绩,恒梦、舒晨曦、王亚玲、袁琪、李萍等学生在本科阶段开始公开发表多篇论文;李蓉蓉、王亚玲、舒程曦等同学获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立项;苗青、李蓉蓉等同学获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省级二等奖;张景涛等同学获第八届“远志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恒心”教科研反哺教学
在坚持教书育人的同时,尤吾兵注重坚持不懈提升个人教科研能力,“恒心”教科研反哺教学。尤吾兵聚焦医疗卫生事业出现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洞察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预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动向,重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开展生命健康、医疗公正、老年康养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录,出版个人专著2部。目前,在我校人文社科教师中,尤吾兵是唯一两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唯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唯一两次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鉴定专家。
在教科研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尤吾兵注重把取得的成果用于反哺教学,深化《医学伦理学》课程理论内涵,增加《医学伦理学》课程理论的“厚重性”,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医医师执业职格考试中,《医学伦理学》课程平均分基本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尤吾兵还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到主持的课题研究中来,带领学生到全国多地进行调研临终关怀、医养融合、精神赡养等情况的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调查数据参加各项比赛,目前学生获得一类教学效果1项,三类教学效果6项等多项成绩,这些成效都得益于把科研很好地用来反哺教学取得的。(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文图 孟庆全/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