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博体育

【首届本科教学贡献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雷平:强化专业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4-27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钻研教学、潜心育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本科教学贡献奖(含教学卓越成就奖、教学突出贡献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经评定,共有11位教师获得此殊荣。希望广大教师向获奖教师学习,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线教师,21年来矜矜业业、始终如一。现任亿博体育app下载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安徽省中文类合作委员会委员、专家库成员高校专家,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师师资库讲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她,就是学校首批教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雷平教授。

潜心教学,上好每一堂课

传道、授业、解惑,“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个故事”的职责始终记在张雷平心头。为克服所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她先后承担《大学语文》《医古文》《基础写作学》《普通话辅导与培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方言与地域文化》《大众传媒与文化》《诗歌朗诵》《演讲与口才》《文学名著鉴赏》《大学生就业指导》1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一门课都花费大量时间,竭尽全力地准备好、讲授好,学生评教一直名列前茅。张雷平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次,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典范等;指导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安徽省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大赛一等奖、本科毕业论文优秀奖等。

为培养更接近专业目标、更能呈现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面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自主开设了“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中医典籍语言研究”“ 方言与地域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社会调研”四门全新课程,并全程代课。组队研发《中医汉语读本》,为开设并讲授《中医汉语》课程作准备。

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上专业课

强化专业建设,专注本科人才培养

作为专业负责人,张雷平能够以身作则、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她带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十余年,该专业从举步维艰走向良性发展,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了以汉语国际教育为抓手,以服务中医对外传播为宗旨,建构“中文+专业特色”之“中文+中医”的综合性、新文科学科体系,在安徽省内同专业中较早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现有条件下,张雷平竭尽全力保障学生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安排达到最优效果,学生考研升学率始终在全院第一。她带领专业教师在以国际中文教育类专业课程为依托的基础上,在专任教师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努力寻求文医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空间。经过十几年来的摸索,形成了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了五个跨学院、跨专业的交叉型教学团队,具体为语言本体教育教学团队、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团队、文医交叉教育教学团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团队、文学类教育教学团队。张雷平负责语言本体教育教学团队和文医交叉教育教学团队。

作为较为年长教师,她先后担任汉语国际教育系李柔冰、金海蒂、徐欣欣、鲍雯婷、曹香五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这五位教师在教学获奖、教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职称晋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张雷平本人在青年导师制考核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大赛

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张雷平所从事的专业“国际中文教育”与其教育学科背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无论是“语言本体研究”,还是“语言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都始终坚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坚持以服务国际中文教育为导向。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杰青(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重点2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校级教研项目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所在团队在承办国家级语言学相关会议时工作合影

与2014级、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学生一起在四川藏区进行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条件下中医药文化大众化传播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生态环境及传播策略”中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生态、内容、形式、媒介、途径等进行的充分论述,直接借鉴到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调整开设了《中医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中医药文化社会实践调研》《五禽戏》《中医典籍语言研究》等课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我国高等院校乡土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成果《乡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体系构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的方言与区域文化》等论文成果直接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方言与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当中。“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方向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方向,占据所有选题的30%以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与研究起到重要启发作用,本科生立项方言调研类项目多项,发表方言调研类论文多篇。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研究从成果《现代汉语》慕课,在智慧树平台已运行6个学期,一方面成为我校本科生《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的线上资源;另一方面国内累计47所院校选择了该课程作为教学资源,扩大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影响力。

安徽省2021年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重点项目:中医汉语词汇研究,研究成果已付诸出版,其中《中医汉语词表》及其教学应用,将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教科研工作提供重要资源。

张雷平精准对标专业特色要求,组建文医交叉教学团队,获批立项安徽省2021省级质量工程“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文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积极进行中医汉语相关研究,《中医汉语词汇研究》相关成果为后续教材编写与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经进入了文医交叉团队与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预期在专业特色发展、教科研成果的研发上将会有更好的突破。

一直以来,张雷平始终密切关注如何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中医、汉语、文化、教育等多元化知识体系的人才,怎么衡量我们培养的这种多元化人才的专业水平,积极探索能够制约、检验和反馈这种交叉性学科专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地方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研究”获批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形成了关于中医药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特殊性研究报告,对专业类课程内容进行了专业特色改革,在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中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

无论教学还是研究,张雷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始终都是围绕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价值的升华,促进人才培养的提升,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实现一个人民教师的当代价值。(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文图 孟庆全/审核 刘晨/编发)